在9月1日至3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上,来自上海、青岛等地的八家参展商携带各种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亮相。与往届相比,本届展览会的救生舱参展厂家有了明显增加。本次展览会以“科技兴安”为主线,作为出现在展览会上的新科技产品,井下救生舱吸引了不少人驻足。
产品充分运用科技元素
记者了解到,本次参展的救生舱分为充气式和钢体式两大类。舱体一般分为生存舱和设备舱两部分,还有些设有过渡舱,在入口处有过滤洗气装置,以减少有害气体进入生存舱。生存舱内备有食物和水,额定人数从8人到36人不等,一般能提供92小时至120小时的生存保障。根据可承载人数的不同,救生舱的价格也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。
除了基本配备,有些救生舱充分运用了科技元素,如航天技术、潜艇技术等。像南方一家公司生产的救生舱,舱体外配备有可拆装的安全荧光条码和能持续20年的自发光照明指示。所谓自发光,就是利用氚元素在衰减过程中发出的光,这样在井下没有光源的情况下,工人同样可以找到救生舱的位置。
性能需贴近客户需求
记者在现场看到,一般的救生舱体积都比较大,那么如何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来自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名参观者说:“这么大的体积在大型煤矿使用可以,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就不行,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大小。”来自内蒙古的一名参观者更关注救生舱的性能:“我觉得重要的是安全性。应该做一次实验,模拟井下发生爆炸等事故的现场,以检验救生舱的防爆抗压能力。这个很重要,不能用真正的矿难来检验。”
前景广阔综合性能尚需考验
据了解,由于没有拿到煤安认证,多数厂家只生产出了样机,目前还没有投入市场使用。
据青岛一家公司的资本运营总监李先生介绍,从开始关注到生产出样机,他们花费了五六年时间,其间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。现场除了一些煤矿企业来了解情况,也有不少人想代理他们的产品。“但是生产救生舱比较费时间,生产过渡舱和生活舱需要7天时间,而且内部有上百种零部件需要生产安装,一般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总体完成。”说起生产计划,李先生皱起了眉头,“我们目前的计划是每年生产1500台,但是就现在的生产能力来讲,压力很大。”
多数厂商对救生舱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。“现在就是大家来分这么一个蛋糕。”一家外国公司中国区销售经理李先生说,“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煤矿,不可能每个井下只放置1台救生舱。我相信再多些厂家进入,这个市场也不会饱和。”
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》及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“六大系统”等相关文件的出台,给救生舱生产厂家提供了政策上的利好消息,但是,其生产能力和产品的综合性能还有待检验。
文章标题:体现科技元素 性能有待检验——关注可移动式井下救生舱 山东国泰科技有限公司编辑原创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iyuphoto.com